© 那时之美
Powered by LOFTER

达里湖边着蒙族服装照相的情侣 - 夏末的阳光温暖和煦,幸福的情侣倘佯在达里湖边,姑娘的纱巾被风吹拂,营造出一种动人的意境,我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就感觉到了这份美妙。
达里湖风光01 - 要是有运气拍到阳光从乌云的缝隙中洒落下来、光束照射湖面的场景就完美了。
达里湖风光02 - 深呼吸
达里湖风光03
守候在达里湖边的风电塔
夕阳辉映下的湖光山色
迎风挺立的风电塔 - 把平淡演绎成风景,生活可以大不同。

重逢达里诺尔

克什克腾旗的达里诺尔湖似乎是每一个来访者必到之处,《中国国家地理》杂志早就对这里的天然渔场做过生动的描述,在华子鱼产卵的春季,鱼群堵塞了回游的河道,用夸张的语言来说,人畜甚至能踩着鱼背过河。为了防止过度捕捞,当地对这里的渔业资源进行统一开发,在华子鱼产卵的季节,大量的渔工被安排在岸边监视非法捕捞的行为。华子鱼仅七八厘米长,据说肉质鲜美,在九月底这个旅游淡季,已很难吃到刚捕获的新鲜华子鱼,有不凡的风景可看吃倒是其次了。

欣赏达里诺尔湖最好的去处是湖东岸的曼陀山庄,从这里不高的山坡上俯瞰达里诺尔湖深蓝静谧,岸边或黄或紫,在夏季应是很好的牧场。由于不远处就是浑善达克沙地,这里的地貌奇异复杂,山丘、突石、草地、荒漠和巨大的湖泊在很短的范围内相继出现,很符合探险者经历万险后发现梦幻终点的小说构思。达里诺尔湖深达13、4米,整个湖区的面积多达238平方公里,在地图上小小的一粒水珠,这里看去却是如此博大。达里诺尔湖地虽偏远,竟也承载了一些历史的印迹,元末明初英勇的追击战中,曾经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的子孙被明朝军队追击至此,从此逃向漠北,再也没有返回中原。如今再想找到当初的历史遗迹或战场是很难的一件事了,物是人非,在历史的磅礴大雨中,偏远稀少的脚印总是最早地消失。

内蒙的牧民会随着草场变换居所,草场会随着降水变换优劣,湖水会因蒸发而发生水质变化并进而影响到湖中生物种群的变化(达里诺尔湖只有鲤鱼和华子鱼可以存活),甚至达里诺尔湖庞大的身躯也会因为气候的变迁而改型,但是内蒙有一样东西恒古不变,这就是草原上的风。地处内蒙高原的达里诺尔,可能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,素有“一年两季风,从春刮到冬”的说法。站在曼陀山庄的顶处, 劣风从身边轰轰滚过,抬头不远处,视线中的白色三叶巨型风力发电装置飞速地旋转,无数相同的白色巨形塔状建筑散落在湖边的山丘上,散落在草原的高坡上,一时间好像置身于风车的战阵中,唐吉坷德至此也会不知向谁去挑战。 

秋季的达里诺尔湖没有夏季游人的袭扰,但也缺少了鸟群的流连,这里是北方最大的候鸟迁徙通道,也是东北亚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,世间无完美,达里诺尔湖畔的鸟群只有留待下次探访了。

上面的几段文字是五年前初游达里诺尔湖(达里湖)后写的纪事片断,达里湖前后到访过三次,在这里遭遇过疯狂的蚊虫、巨大的毒蛇,距岸边咫尺之遥却难以逾越,很是佩服那些能徒步到岸边手拿“长枪大炮”拍水鸟的家伙,太自虐了! 第二次去时携带了高倍望远镜观察到了多样的水鸟,这次则是一饱口福,吃了不少个儿大的华子鱼,据说我吃掉的华子鱼要生长六年左右,在其寿终正寝前被吃掉也算是不浪费资源。

这次拍摄大部分使用的是点测,在实践中越来越喜欢它的表达效果,曝光更加精准。这些图片一如以往未经ps处理,颜色却很准确地表达了想要的效果,摄影是用相机工作而不是用计算机工作。

评论
TOP